咨询热线
136 6048 9419一、行业概述
海上风电机组通常是指在潮间带、近海海域等主要区域建立的风力发电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叶片、风机、塔架、底座等构成。其中,风机是核心部件,由轮毂、主轴、控制器、齿轮箱、刹车装置、发电机、冷却系统、风速仪、风向标、偏航系统等组成。多个海上风电机组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海上风电场,这些机组产生的电能会汇集至海上变电站进行升压,再传送至陆上变电站进行并网,最终供居民用电、工业用电、农业用电、商业用电等多个领域使用。海上风电机组分类主要分为固定式海上风机机组和漂浮式海上风机机组。
二、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海上风电机组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07年至2010年的起步阶段,2007年至2010年的起步阶段,2007年11月,中国首座安装有1台金风科技1.5MW风电机组的海上风电项目在渤海绥中油田建成发电,标志着中国海上风电探索取得实质性突破。龙源如东海上(潮间带)试验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100MW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等相继批复或建成,这些项目以试验示范为主,带动了海上风电技术进步和设备制造产业升级。
2010年至2015年的建设阶段,2010年,东海大桥风电场一期全部34台3MW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102MW,这是中国首个大规模海上风电场。2010年至2015年,期间,国家发改委核准了多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如龙源如东150MW海上(潮间带)示范风电场项目等。虽然受多重因素制约,海上风电发展相对缓慢,但为后续的规模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5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后,得益于前期的技术储备、产业链完善以及投融资环境透明化,中国海上风电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相关政策,要求新增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应全部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和确定上网电价,推动了海上风电市场的竞争和规范化发展。2019年至2024年,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多部门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海上风电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降低风电项目工程造价、推动风电基地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和平价上网等。
三、行业产业链
海上风电机组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等,其中原材料包括钢、铝、铜、玻璃纤维、碳纤维、环氧树脂、永磁材料以及混凝土等,零部件包括齿轮箱、叶片、轴承、控制系统、发电机、变流器、轮毂、电缆和塔筒等。产业链中游为海上风电机组生产企业。产业链下游为电力的应用领域,包括居民用电、工业用电、农业用电和商业用电等。
四、行业现状
在“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背景下,各国纷纷推出支持政策或设定风电发展目标,推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2023年是全球海上风电保持持续增长的一年。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统计,2023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容量达10.8GW,同比增长23.73%,是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的历史第二高年。截至2023年年底,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75.2GW,同比增长16.85%,在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占比约为7%,较2019年的4%上涨近三个百分点。
中国拥有长达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东部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风速和较长的风能利用小时数,这为海上风电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资源条件。根据CWEA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为718万千瓦,同比增长39.15%。与全球相比,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占全球比重的66%,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当前,新增装机主要分布在广东(40.5%)、山东(30.5%)、浙江(22.6%)、福建(5.6%)和广西(0.8%)。其中,广西和海南两地首次实现海上风电装机,海南新增一台7.25MW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
同期,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为3769万千瓦,同比增长23.53%。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占全球比重的47%,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有两个省份的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0GW,分别为江苏(11.81GW,占全部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31.3%)、广东(10.94GW,占全部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29%),另外,山东、浙江、福建、辽宁四省的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分别超过1GW,市场份额合计36.6%;上海、河北、天津、广西和海南的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275MW,占比合计约为3.1%。
作为影响规模化发展的重要经济性因素,海上风电的成本整体实现了稳步下降。从单位千瓦投资成本看,2023年,中国海上风电的投资成本约为9500~14000元/千瓦,呈现平稳下降趋势,但仍是陆上风电的两倍多。从运维成本看,海上风电运维成本占度电成本的25%~30%,是陆上风电运维成本的1.5~2倍。从度电成本看,目前中国海上风电LCOE约在0.46元/千瓦时左右,近海海上风电项目LCOE已下降到0.33元/千瓦时。
未来,随着机组大型化的发展趋势,近海项目规模降本将会为风电成本创造更大的下降空间。然而,深远海项目开发难度增大,基础设施和送出工程要求提高等情况,成本设计柔性直流送出、漂浮式基础等,将为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成本提出较大挑战。
五、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2023年新增吊装的海上风电机组中,明阳智能占比最多,达40.9%,新增装机容量达294万千瓦;其次分别为远景能源、电气风电、金风科技、运达股份,市场份额分别为15.8%、15.6%、7.7%、7.0%。
以明阳智能为例,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站投资运营及智能管理业务。明阳智能主要产品为风电机组制造、风电运营及风机运维、光伏高效电池片及组件、建筑光伏一体化、新能源电站EPC、配售电,并在2020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位居第40位,全球海上风电创新排名中位列第一。在海上风电机组领域,公司从2015年MySE3.0MW海上机型应用于广东省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到2017年全球风轮直径最大抗台风型风电平台MySE5.5-7.0MW投运,再到2019年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半直驱抗台风型海上机型MySE8-10MW、2022年MySE12MW机组、2023年MySE16MW机组陆续投运,再至MySE18.X-20MW机组的满功率运行,明阳智能始终致力于以海上机组大型化提升区域风资源利用率,推动风电平价化发展。
2023年,公司的1.5MW-2.XMW海上风电机组产品生产量和销售量均为18台,分别同比下降14.29%和50.00%;3.XMW-5.XMW海上风电机组产品生产量和销售量分别为1034台和999台,分别同比下降26.98%和21.95%;6.XMW以上海上风电机组产品生产量和销售量分别为779台和644台,分别同比增长141.18%和113.95%。从数据来看,随着公司技术水平的增加,产品结构重心转移到更高效、更大容量的风机产品上。
六、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
中国海上风电行业的发展,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是关键因素之一。随着风电机组的大型化,单机容量的提高,叶轮直径的增加,海上风电的发电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目前,中国已经具备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的自主设计、研发、制造、安装、调试和运行能力。此外,海上风电的度电成本(LCOE)在过去十年间大幅下降,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会降到0.058美元/千瓦时,这使得海上风电在经济性上更具竞争力。技术进步还体现在风电场的建设、运维、输电等多个环节,如海上升压站、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等的发展,这些都为海上风电的规模化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2、政策支持与市场规模
中国海上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从“十二五”期间的海上风电项目示范,到“十三五”期间的补贴政策和平价上网项目建设,再到“十四五”期间的海上风电平价时代到来,中央财政明确2022年起不再对新建海上风电项目进行补贴,政策的逐步调整引导行业向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各省市也提出了明确的海上风电发展目标,如辽宁省力争到2025年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4050兆瓦,江苏省“十四五”期间规划海上风电项目场址28个,总规模909万千瓦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推动了海上风电的装机规模增长,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预期。
3、环保意识提升与国际合作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中国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升,海上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政府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如《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所示,强调了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统筹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系统治理海洋生态环境等,这些都为海上风电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中国在海上风电领域的国际合作也在不断加强,如与国际风电产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推动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这些都有助于提升中国海上风电的国际竞争力。
2024年智能驾驶市场深度剖析:智能驾驶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急救中心市场报告:在政策的推动下,急救中心数量有望持续上涨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 market@yhresearch.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