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负极材料市场报告: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发布日期: 发布日期:2024-09-11
发布日期: 浏览:367
根据恒州诚思发布的硅基负极材料市场报告,这份报告提供硅基负极材料市场的情况,定义,分类,应用和产业链结构,同时还讨论发展政策和计划以及制造流程和成本结构,分析硅基负极材料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市场趋势。并从生产与消费两个角度来分析硅基负极材料市场的主要生产地区、主要消费地区以及主要的生产商。

一、硅基负极材料行业概述


硅基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的一种负极材料,它具有高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这远高于传统石墨负极的372mAh/g。硅基负极在锂离子嵌入和脱出过程中,虽然能够提供更高的储能能力,但同时也伴随着显著的体积膨胀(可达300%以上),这种膨胀会导致材料结构的破坏、粉碎以及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持续生长,从而降低电池的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

硅氧负极材料是将纯硅和二氧化硅合成一氧化硅,形成硅氧负极材料前驱体,然后经粉碎、分级、表面处理、烧结、筛分、除磁等工序制备而成的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具有生产技术难度大、工艺非标准化和技术门槛高的特征,目前国内生产的硅基负极材料主要用于制造动力电池和消费电子电池。

二、硅基负极材料行业政策


为了提升硅基负极材料研发技术,满足产品多功能化的需求,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2022年12月,许昌市人民政府印发《许昌市加快材料产业换道领跑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要重点谋划建设区熔级多晶硅、高纯电子化学品、纳米硅粉、颗粒硅、空心硅、硅碳负极、二氧化硅应用等一大批关键节点项目,补齐光伏硅材料、硅基负极材料等板块,逐步形成有机硅、光伏硅、电子硅材料等完整的硅材料产业链。2023年8月,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支持开展高镍三元正极、无钴正极、磷酸锰铁锂正极、硅基负极、锂金属负极、固态电解质、新型电解液、轻薄化隔膜等先进电池材料技术创新,鼓励开展46系大圆柱电池、无模组化(CTP)、电芯底盘一体化(CTC)等电池结构优化技术研发,突破固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

三、硅基负极材料行业产业链


硅基负极材料产业链的上游包括原材料石墨、二氧化硅、硅合金、碳源气、锂盐、无机溶剂、助剂等;中游为硅基负极材料,目前商用的硅基负极材料主要包括四种,分别是碳包覆氧化亚硅、纳米硅碳、硅纳米线、无定型硅合金等;下游应用于各类电池,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等。

中国天然石墨产量的上涨对硅基负极材料行业有显著影响。天然石墨是硅基负极材料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其供应的增加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原材料的可及性,进而推动硅基负极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同时,石墨资源的丰富也促进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工艺的优化,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天然石墨产量约为120.81万吨,同比增长44.16%。天然石墨产量的增加为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硅基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得益于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市场需求的驱动,以及紧平衡下硅基材料价格的上涨,硅基负极材料市场将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市场规模进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3年,硅基负极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从3.71亿元增长至76.3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13.01%。

9-11b.webp (39 KB)

近年来,中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出货量整体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设备需求的快速增长,这些领域对高性能电池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促进了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提升了硅基负极材料的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此外,中国在锂电池产业链的完善布局和竞争优势,使得本土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从而推动了出货量的持续增长。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硅基负极材料出货量约为5.81万吨。

从负极材料出货结构来看,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占比达到82.5%,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占比达到14.1%,以硅基负极为代表的新型负极材料出货量增长明显,2023年出货量已接近6万吨,在整体负极材料中的出货量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4%。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基于对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快充性能需求,锂电池负极材料正在加速向硅基负极材料渗透。

五、硅基负极材料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1、企业格局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硅基负极材料作为新兴技术领域吸引了大量企业进入,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目前,中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的集中度相对较低,市场参与者众多且规模不一。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主要体现在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上。开发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需要先进的研发能力和大量的资金投入。此外,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和对高品质原材料的依赖也增加了新进入者的难度。

2、重点企业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先进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涵盖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及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等。这些材料是制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消费电子电池、储能电池的核心,对提高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公司具备优秀且稳定的经营管理与核心技术团队,拥有领先的研发实力与创新能力以及优质的供应链资源,为国内外车企和电池企业龙头客户提供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数据显示,2023年贝特瑞负极材料营收为123.12亿元。

深圳市翔丰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成立之初就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持续不断的产品和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是国内先进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公司现有产品主要是石墨负极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包括动力(电动交通工具,如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等)、3C消费电子和工业储能等锂电池领域。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翔丰华负极材料营收为7.06亿元。

六、硅基负极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1、续航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与石墨类负极材料相比,硅基负极材料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较低的脱锂电位。这一特性使得硅基负极在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方面具有巨大潜力。随着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等对续航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硅基负极材料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和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硅基负极材料的实际比容量将不断接近其理论值,从而推动电池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升,满足市场对更高续航能力的需求。


2、市场需求推动行业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能量密度、长续航电池的需求日益增长。硅基负极材料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满足这些需求的理想选择。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硅基负极材料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硅基负极材料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能源存储材料,其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3、技术研发持续深入


硅基负极材料的技术研发将持续深入,旨在解决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体积膨胀、导电性差及首次充电效率低等问题。随着纳米技术、复合材料科学以及界面工程等领域的进步,硅基负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将更加精细,性能将更加稳定。例如,通过硅碳复合、硅氧复合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缓解硅材料的体积膨胀问题,同时提高其导电性和循环稳定性。

更多的行业资讯,可关注公众号:恒州诚思YH


数字货币市场报告:人民币贷款新增高于存款,市场需求回暖但居民仍偏谨慎

工艺油行业深度剖析:市场趋势、技术创新与未来展望